close
隨順因緣

在明白生命因果循環的道理後,
就不難找到我們每一個人今世生命的目標與學習的課題,把握今世為人身的可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歷程與試煉。



  我這一生這麼多數不清的上課,聽課與授課的記憶裡
沒有一堂課,會是像 林雲大師親授「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般令人驚喜、令人著迷,是如此的殊勝,更發人深省。

祂在日理萬機的忙碌狀態中抽空為我們這群在茫茫人生大海中摸索的生靈,芸芸的眾生開課講述宇宙生命的道理,指點迷津,開啟智慧,並帶領我們找尋生命的目標與價值。

  人世間對於學術理論的探討,均是以時空框架為背景的論證基礎上,來闡釋人類種種活動的經驗法則。林雲大師的課,不同於一般學術論證的知識傳授,祂似乎是以一「再來人」的身分,以超越時空的智慧見地,來告訴我們宇宙間生命緣起性空的真理,與因緣果報的恆常定律。
祂開宗明義地道出生命的本質原是明心見性那個本我的「靈」性,也就是佛經上所說的那顆人人俱足,人人平等的「自性真心」。
而「靈」基本上就是一種靈子,它具有一種不善、不惡、清淨光明的特質,並藉由時空中各種不同的生命形式而成為生命。
因此,在當今這個世間,也是我們所熟悉的環境裡,像是植物、石頭,便是屬於一次元的生命;
爬蟲類、哺乳類、魚類是二次元的生命;
而人類、鳥類與兩棲動物類則是三次元的生命。
至於幽靈、鬼界等是生存於四次元的生命;真人、精靈與仙人是五次元的生命;
到了佛菩薩界更是六次元以上的靈性生命了。此外,這個「靈」亦有求生的本能與慾望,需借由各種不同的時空與生活方式來體驗生命。
於是「靈」便藉由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的生命現象,
以及喜、恕、哀、樂與愛、恨、悲、苦等各種生命的內容,不斷地學習、成長,提升與進化。



  不但如此,生命的這個「靈」性,更具有一種不生不滅的本質。它在宇宙虛空中,藉由各種不同生命的學習過程,所產生的因緣果報,生生不息地在「六道」生命中循環不已。
原來,我們此生的生命過程,原都是前世因緣果報的成果示現。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俗一般的見解是前世所為,今生受報,自作必定自受,誰也替你不了,也怨不得誰。
但是林雲大師的主張的解釋是多元緣生論,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也不一定得豆.
學習擔負起自己於前世編劇,而於今生生命舞台上扮演的每一種角色,直下承擔,隨緣盡份。

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對此亦提出一很好的方法,即遇事時「面對它,接受它,用智慧處理它」,處理完後,再「放下它」,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人生舞台上,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並將其當成今生所需修習的每一門功課,精進用功,無怨無悔;另一方面也能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享受每一段的歷程與經驗,心無罣礙,不起煩惱,樂在其中。期能在生命的試煉中,找到我們自無始劫來,那顆人人本俱不善不惡的「自性真心」,那個清淨光明的「靈」性本體,這也就是佛教禪宗大德所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

  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時曾說到,原來「眾生本俱智慧、能力、相好」之佛性(即不善、不惡、清淨光明的本性),只不過眾生因妄想、執著、起煩惱,而蒙蔽了這原有的清淨光明的本性,因而產生種種業力的牽引,並隨因緣果報的定律,墮入「六道」生命中,生生不息,循環不已。所以為求回復「靈」性清淨光明的本來面目,為提升「靈」體的本質,並避免在生命因果循環中,墮入惡道,我們在此生生命的試煉中,最主要的功課便是能學習生命的根本道理,斷惡修善,進而能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然而,生命的學習與斷惡修善的基礎又在於教育。就如同古聖先賢孟子所言:「教者,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我們若能在生命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藉由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宗教等各種不同教育薰修,並能接受聖賢與大善知識的教化,破迷開悟,了解生命的道理,提升生命的本質,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創造生命更高的價值與意涵。

  林雲大師的課,我參加了14年,沒有大理論,不講大道理,但祂卻是以一「悟」者之智,「菩薩」之行,直指人心,濟世渡人。
小女子可以在 「知天命」之年,聽聞到這門對宇宙生命真諦的講座,是我此生的大福氣,更是我今世開始學習生命的第一堂課。能不緊隨此大善知識,努力學習,尚待何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朵朵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